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前身为呼吸科)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为呼吸病学省市共建医学重点学科,建设有市呼吸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是浙江省肺部疑难疾病诊治技术研究中心核心层单位(全省仅5家)。学科亚专科齐全,拥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和先进的技术手段,设立有慢性气道疾病、肺结节肺癌微创介入、间质性肺疾病与肺血管病、肺部肿瘤、感染与危重症、变态(过敏)反应疾病、气管镜介入治疗等7个亚专科,病种覆盖肺炎、肺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肺栓塞、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病、肺脓肿、呼吸衰竭、呼吸重症等。
学科现有医生、护士、技师、研究人员100余名,其中博导2名、硕导9名;主任医师12名,博士14名,硕士27人。学科拥有浙江重点人才工程专家、浙江省卫生高层次人才、宁波市领军与拔尖人才等各层次人才多名。1名专家入选全国呼吸病学专家学术影响力百强榜,1名专家荣获第三届“全国中青年呼吸精英”荣誉称号。
科室在三院区同步开设专家、专科、专病门诊,各院区均设有独立的肺功能室、呼吸内镜室,建设有肺结节肺癌诊疗中心、基础研究实验室等,配备大型肺功能仪及多种气道炎症监测仪器,拥有荧光支气管镜、超声支气管镜、内科胸腔镜、气管镜虚拟导航系统、氩氦刀等先进设备。月湖、外滩、方桥三院区均设有病区,开放床位166张,另设有呼吸重症监护病房 (RICU)床位6张,病区内配备无创、有创呼吸机、肺电阻抗断层成像、膈肌起搏仪及电子支气管镜等齐备的各种危重症抢救设施。成熟开展各项气管镜下介入、经皮肺结节肺癌消融术、内科胸腔镜、肺动脉造影、右心漂浮导管等操作。2023年度学科门诊量12余万人次,出院8000余人次,CMI指数1.0432,费用与时间消耗指数均不超过0.90。此外,学科长期承接多项国内外药物及器械临床试验,涉及肺癌、慢阻肺、哮喘、间质性肺病等多个领域。
长期以来,学科致力于发展呼吸微创介入治疗技术,现有多项核心关键技术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部分技术在区域率先开展:
1、肺结节肺癌冷冻消融治疗
学科购置了省内第一台冷冻手术系统,率先在省内开展肺结节肺癌冷冻消融治疗技术,是省内技术最全面的肺结节肺癌微创介入治疗平台之一,肺结节与肺癌的冷冻消融手术量在省内领先。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微创、恢复快、损伤小等优势。此外,学科成熟开展微波、射频等消融技术。
2、冷冻去神经术治疗重症哮喘
该技术为全国第3开展单位,通过冷冻方法选择性破坏支配气道的神经,减少气道痉挛,从而显著缓解哮喘症状。与传统的药物治疗相比,该技术能更快、更持久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冷冻喷雾消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
该技术为全国第8开展单位,通过特殊冷冻喷雾装置,消除炎症细胞和纤维组织,改善通气功能。该技术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4、内科胸腔镜下医用胶辅助治疗巨型肺大疱
本学科率先开展内科胸腔镜下医用胶辅助治疗巨型肺大疱。该技术定位准确、止血效果好、损伤小,已成功应用于多例巨型肺大疱患者,技术水平在区域处于领先地位。
5、内科胸腔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难治性气胸
本学科率先开展内科胸腔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难治性气胸。相较于外科手术,该技术具有止血效果好、损伤小等优势,并且可用于部分肺功能差、无法耐受外科手术的慢性肺病患者。
此外,学科致力于为医疗卫生行业培养高素质人才,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和提升教学质量;长期参与各医学院校的理论授课、见习及实习带教工作。近3年累计指导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名34名,累计培训住院医师455人次。2023年获批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呼吸介入技术培训基地。近三年来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6项,省级项目8项。
近三年学科承担各级科研项目3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8项,市厅级重大项目4项,总纵向经费超1000万元。发表论文74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8篇,中华系列论文7篇,荣获省市级科技成果奖励5项。变态反应学亚专科2022年度科技量值排名全国第47位,5年总科技量值全国第64位。学科相关成果被先后写进中国哮喘防治指南(2020)、全球哮喘研究进展(2020)、慢阻肺急性加重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全球慢阻肺防治创议(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