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19→200!胸外科巧拆纵隔"炸弹" 血小板"触底"患者惊险闯关
  • 阅读:
  • 时间:2025-06-16
  • 发布: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在医学领域,血小板仅19×10⁹/L(正常值125-350×10⁹/L)的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接受开胸手术,曾被列为"绝对禁忌"。但近日,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破壁之战"——为血象"全线飘红"的张阿姨(化姓)成功实施高难度胸骨正中劈开巨大胸腺瘤切除术。这一突破性进展标志着该院在胸部肿瘤疑难重症救治领域已跻身国内先进行列。

    两年前,张阿姨体检时发现前纵隔潜伏着一颗直径5-6cm的AB型胸腺瘤。更为凶险的是,她长期患有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小板仅为正常值的15%(19×10⁹/L) 、血红蛋白56g/L(达重度贫血标准) 、白细胞2.7×10⁹/L(低于免疫防线) 。手术是胸腺瘤根治的唯一希望,但极低的血细胞计数犹如一个“定时炸弹”——术中稍有不慎,大出血或严重感染都可能致命。辗转多家医院,均被告知"手术无望"的张阿姨带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方桥院区胸外科。

    面对张阿姨迫切的治疗需求,胸外科联合血液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组建MDT(多学科诊疗模式)团队,进行全方位风险评估与预案制定:由于肿瘤巨大且侵犯左无名静脉,胸外科团队决定为张阿姨实施 “胸骨正中劈开巨大胸腺瘤切除术”;血液科团队提前1个月调整抗再障方案(环孢素+海曲泊帕联用),将血小板提升至手术安全阈值;麻醉科团队制定个体化方案,采用"精确到毫升"的循环管理策略,建立实时血气监测+快速输血通道 。

    术中可见肿瘤与左上肺、左无名静脉、心包粘连致密。凭借丰富经验,胸外科励新健主任医师、郭晶主任医师团队沿肿瘤包膜精细游离,完美保留双侧膈神经及重要血管,最终将巨大肿瘤完整切除,术中出血仅约200ml。

    术后张阿姨恢复超乎预期:疼痛显著缓解,呼吸功能良好,双肺呼吸音清晰,无感染征象;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出血或皮下气肿,目前已顺利转入血液科继续治疗基础疾病。

    "此例高危患者的成功救治是多学科协作的典范之作。"郭晶深有感触,"正是MDT团队的精诚合作,才能把每个环节做到无缝衔接和精细把控。这不仅展现了胸外科在复杂纵隔肿瘤手术中的技术优势,更是医院整体疑难危重症救治能力的体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