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90分钟救赎!他们以毫米级精工重塑生命通道
  • 阅读:
  • 时间:2025-05-05
  • 发布: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术后第四天,温暖的阳光透过卷帘洒进病房。75岁的刘大伯(化姓)轻抚着腹部5个小指甲盖大小的微创切口,嘴角不禁扬起欣慰的笑容。他对查房的医护团队感慨道:"真没想到啊,八年前那次开腹手术留下的粘连问题,几乎让我对治疗失去了信心,而现在……"刘大伯深吸一口气,眼中闪着光,"折磨我多年的反流烧心,就像被春风带走的冬雪,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近日,75岁的刘大伯备受餐后反流烧心、隐痛不适的折磨,夜间经常被胸闷憋醒。胃镜检查显示他患有重度反流性食管炎(LA-C级)和食管裂孔疝,食管测压也提示食管下段压力低,病情已不容拖延。然而,当医生建议其行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时,刘大伯却犹豫了。原来,8年前他曾因胃癌接受开腹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术,腹腔内广泛粘连,手术风险极高。 面对这一棘手病例,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陈清锋主任医师团队迎难而上。陈清锋发现刘大伯的食管空肠吻合口位于纵隔下段,部分肠管"盘踞"在膈肌上方,并与膈肌、腹壁、肝脏等组织形成致密粘连,食管裂孔直径更是扩张至8cm(正常应<2cm)。  

    "患者的腹腔就像一座复杂的迷宫,粘连的组织如同错乱的拼图,稍有不慎就可能损伤肠管、胸膜甚至重要脏器。"陈清锋解释道。面对远超预期的手术难度,团队反复推演,最终制定"以肝脏、膈肌脚和脾脏为解剖导航,精准膜层分离粘连,再行功能重建重塑功能”的个体化方案,确保手术安全、精准。

    手术室里,一场精密的"拆弹"行动正在进行。当腹腔镜探入刘大伯的腹腔时,眼前的景象让在场医护人员屏息凝神:整个上腹部犹如被一张致密的"蜘蛛网"笼罩,肠管与膈肌、肝左叶紧密粘连,食管裂孔被扭曲变形的瘢痕组织拉扯得面目全非。陈清锋团队沉着应战,采用独创的"冷热兵器"战术:精细剪刀与超声刀交替使用,在粘连组织中开辟出一条安全通道。他们以毫米级的精准度,沿着肝脏膜层等天然解剖层面逐步推进。历时90分钟的精细操作,终于让扭曲的食管裂孔重现真容,成功将"越位"到膈肌上方的肠管安全归位。

    术后第1天,刘大伯就能下床活动并少量饮水。术后造影复查显示,折叠区域通过顺畅,未见反流征象。经过4天的住院观察和治疗,刘大伯顺利出院。

    左上腹手术史曾是腹腔镜抗反流的相对禁忌。我国约 15% 的胃食管反流患者有腹部手术史,这当中大部分是传统开腹手术,开腹手术创伤大,造成腹腔内更为严重的粘连,腹部手术史也是造成反流的一个重要缘由。这类患者面临着自己惧怕手术以及接诊医师顾虑手术的双重“阻隔”,导致患者长期“忍受”反流带来的症状折磨。陈清锋主任医师介绍,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普及、手术策略的优化以及团队经验的积累,既往腹部手术史已不再是绝对禁忌。但需特别强调是,并非所有的 “老伤疤” 都适合、手术,必须经过系统化评估。近两年,陈清锋团队已为20余位此类患者成功解除病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