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智能骨科赋能新未来!宁大一院召开骨科学科建设大会
  • 阅读:
  • 时间:2025-04-07
  • 发布: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3月8日,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学科建设大会在该院方桥院区举行。这场以“融合、创新、发展”为主题的高规格学术盛会,不仅汇聚了张英泽院士、马昕教授等国内骨科领域顶级专家,更以MAKO骨科手术机器人开机典礼、智能微创手术直播等创新形式,向业界内外展现了该院骨科在智能微创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作为浙东地区骨科发展的标杆单位,该院正以“数智赋能、技术革新、区域引领”三大战略,谱写智能骨科发展的新篇章。

    智能骨科领航者:技术突破铸就区域高地

    在大会开幕式上,宁大一院院长孙杰为骨科“浙江省临床重点建设专科”“浙江省‘小而强’临床培育创新团队”“骨科智能微创中心”三大创新平台揭牌,标志着医院在智能骨科领域迈入全新发展阶段。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全球顶尖的MAKO骨科手术机器人和国产第三代“天玑Ⅱ”手术机器人多多正式投入使用,宁大一院骨科已发展成为浙东地区首个集关节、脊柱、创伤治疗于一体的综合性骨科中心。同时,该院骨科也成为集智能规划、导航定位、精准操作于一体的骨科智能微创示范基地。

    “特别是MAKO骨科手术机器人这台设备的引入,实现了从毫米级到亚毫米级的精准跨越。”宁大一院副院长、骨科学科带头人毛海蛟在开机仪式现场介绍,MAKO系统整合了三维CT建模、动态力学分析和实时导航技术,将传统关节置换的误差率从15%降低至0.5%以内。在同期举行的手术直播环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主任严世贵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胡懿郃主任、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朱迎春主任、叶如卿主任、贾学文主任分别成功完成了1台高难度机器人辅助手术,其中一例严重骨缺损的膝关节翻修术,通过智能骨缺损重建算法,实现了假体与残存骨质的完美契合。

    学科建设构筑发展矩阵,智慧医疗区域协同发展

    医院通过构建“1+3+N”智能骨科创新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其中“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为发展核心,“智能微创中心”“骨科研究所”“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研究中心”3大平台提供技术支撑,与上海六院、浙大附属医院等建立的N个协作网络则构建起跨区域创新共同体。

    作为宁波市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牵头单位,该院打造的“智能骨科中心”已接入16家基层医疗机构,将在标准制定、技术推广、数据共享等方面深度合作,通过5G+混合现实技术,实现术前规划云端共享、术中操作远程指导、术后康复智能监测的全流程闭环,打造智能骨科区域示范创新样本。

    未来蓝图:构建智能骨科新生态

    现如今“人工智能”已成热词,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引发世界关注,宁大一院已制定智能骨科发展“三步走”战略:建设智能手术示范中心,配备骨科手术机器人、术中三维C臂机和高端智能导航等尖端设备,建成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依托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优质资源,建立覆盖浙东地区的分级诊疗体系;打造长三角智能骨科创新转化中心,实现骨科机器人手术全覆盖。

    宁大一院党委书记阮列敏书记在会上表示,学科建设既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坚守,更需要“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从数字化到智能化,从微创化到精准化,我们正在书写骨科发展的新范式。”该院骨科将以敢为人先的创新魄力,不仅成为区域医疗发展的强劲引擎,也将为推动我市骨科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未来,医院将进一步深化与国内外顶尖医疗机构的合作,引进更多前沿技术和理念,不断优化和完善智能骨科的诊疗体系。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宁大一院将致力于打造一个集教学、科研、临床于一体的智能骨科高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