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由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牵头,联合日本富山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宁波大学以及相关研发单位共同开展的《基于多模态影像组学的冠心病智能筛查及诊断模式研究》正式启动。
该项目是“科创甬江2035”重点研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致力于通过AI(人工智能)技术,将冠心病防治的关口从医疗机构前移至千家万户,提高冠心病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冠心病患者的救治赢得先机。
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导致约80%的心源性猝死,早期筛查与精准诊断则是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因此,如何实现快速、便捷、准确的冠心病早期筛查及诊断已成为临床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基于多模态影像组学的冠心病智能筛查及诊断模式研究》借鉴中西医结合理念,充分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为破题提供新路径。
该研究由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何文明主任医师主持,联合日本富山大学高尚策教授团队、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孙勇主任医师团队、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郭立君教授团队开展跨国合作,基于人脸特征、尿液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等居家检测数据,构建冠心病的居家筛查智能模型;基于胸部CT等常用医学影像数据,构建冠心病智能诊断模型;最终构建一套全新的冠心病智能筛查及诊断模式,这不仅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也将为患者不用到医院,在家就可及早发现冠心病苗头,为早期干预和精准诊疗疾病,降低居民发病率和死亡率提供有效帮助。
近年来,宁波市始终将科技创新摆在重要战略位置,“科创甬江2035”是宁波着眼未来、布局科技创新的关键战略举措,致力于推动前沿技术的突破与发展,在推进产业升级、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市科技局科技人才处(市外国专家局)一级调研员蔡捷敏表示,此次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是宁波深化对外科技交流合作在医学研究领域的一次重要实践,也是在国际科技合作道路上的一次大胆探索与创新,有望形成冠心病居家筛查的宁波方案。
宁大一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毛海蛟表示,《基于多模态影像组学的冠心病智能筛查及诊断模式研究》是医院旗下全省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精准防治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研究方向,并且与当前热门的人工智能、DeepSeek的应用不谋而合,医院将统筹各部门、各学科、各平台的优势资源,全力支持项目落地见效,让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让科技创新成果真正普惠于民,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智能动力。
启动会上,何文明主任医师介绍了《基于多模态影像组学的冠心病智能筛查及诊断模式研究》项目的开展情况,宁大一院心脏中心主任陈晓敏分享了该院心血管内科学科平台情况,日本富山大学高尚策教授介绍了团队研究方向及优势技术,宁波大学郭立君教授介绍了团队研究方向及优势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