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时被汽车撞飞,导致全身多发骨折、头皮裂伤等伤情,其中尤以骨盆骨折最为严重……前段时间,70多岁的魏老伯(化名)遭遇了人生的“至暗时刻”,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他差点踏进“鬼门关”。
这么大的年纪竟遭遇了有“创伤之王”之称的骨盆骨折,幸运的是,在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骨科团队的努力下,魏老伯最终顺利接受了手术,解决了最危险的骨盆骨折问题,目前恢复良好。值得注意的是,魏老伯的手术,是在骨科手术机器人的辅助下完成的。
“有了这个机器人的加持,我们对于这类高难度、高风险的手术更有把握了。”宁大一院创伤骨科副主任董文伟主任医师介绍。他所说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便是该院于不久前正式投用的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骨科手术机器人,也是浙东地区首台第三代骨科手术机器人。
据了解,骨盆的解剖结构复杂,周围有重要血管、神经和内脏器官,所以骨盆骨折手术往往难度大、风险高。特别是传统的骨盆骨折手术需要切开复位及内固定,更容易造成骨盆周围神经、血管及盆腔脏器等的损伤,从而带来下半身无知觉和运动障碍、大小便失禁,甚至大出血等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后果。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的微创手术,则能大大降低手术风险并减少手术创伤,同时能让整体的手术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就以这位车祸患者为例,手术时如果纯靠医生徒手置钉,一般我们都只能打一个钉子进行固定。因为手术通道很小,只有14毫米左右,而一个钉子的直径在7毫米左右,能把一个钉子打好就已经很漂亮了,如果硬要在这么狭窄的空间里打两个钉子,损伤神经、血管或盆腔脏器的风险会很高。但有机器人辅助后,置钉就变得非常精准了,完全可以在这个14毫米的通道里打上两个钉子。”董文伟表示,打两个钉子能增加骨折固定的稳定性,促进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复。
对于魏老伯及其家属而言,此次手术的微创效果也让他们感到很惊喜——手术仅给魏老伯留下了两个5毫米长的切口,术中出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更精准,更微创,安全性更高,并发症更少,术后恢复更快……骨科手术机器人给复杂创伤手术带来的这些提升,也让董文伟赞不绝口,他表示,以往在为严重创伤患者实施手术时,医生所承受的压力往往非常大,因为很多操作都要依赖医生个人的技术和经验,而有了骨科手术机器人这个“神器”,医生在做高难度复杂创伤手术时,心里会更有底。
“目前,我们已经用这个机器人做了十多台创伤手术。跟骨骨折、距骨骨折、骨盆骨折、股骨颈骨折、舟状骨骨折、锁骨骨折……从头到脚的这些骨折,我们基本用机器人做过。在提升手术质量和降低手术风险方面,它的效果确实是很明显的。”
董文伟介绍,之前他还带领团队做了两台机器人辅助下的肩胛骨骨折手术,两位肩胛骨骨折患者,其骨折周围都有重要的血管神经,切开做手术在进行骨折固定时会比较困难,无疑会给医生操作带来更大挑战。而有了机器人的帮助,难度和风险都降低了很多。
此外,一台舟状骨骨折手术,也给医生和患者带来了很多惊喜。舟状骨骨折手术,在没有机器人辅助的情况下,术中要进行多次透视,操作十分麻烦,而有了机器人作为帮手,操作更简单,效果也更有保障。
董文伟表示,未来,借助骨科手术机器人,创伤骨科医生将有机会挑战更高难度的手术,并不断加深对手术的理解,提升自己的技术,从而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