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怕手术留疤,没想到这次肺结节手术就只有一个小切口,真是太好了!”近日,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赵伟军副主任医师团队为市民薛女士(化名)实施单孔胸腔镜微创手术(右肺下叶背段切除术),最大程度地保留肺功能,减轻创伤和痛苦。
今年5月,30岁的薛女士在体检做CT检查时发现右下肺后段有一个结节。通过互联网平台,薛女士找到了宁大一院胸外科赵伟军副主任医师。查看胸部CT后,赵伟军考虑恶性肿瘤可能性大,建议薛女士手术治疗。由于薛女士对伤口留疤心存担忧,因此赵伟军团队为其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根据肺结节相关影像学表现,通过三维重建术前规划,为薛女士进行了单孔微创的肺段切除术。
赵伟军介绍,相较于两孔(单操作孔)胸腔镜,单孔胸腔镜免去了以往的观察孔,手术切口更小,胸腔镜和手术操作器械均由一个长度为3-5CM的操作孔进出,被称为“微创中的微创”。
该术式最大程度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加速术后康复,而且术后无需拆线,不易留疤,更符合部分患者的美容要求。目前,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已常态化开展单孔胸腔镜治疗肺结节,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据研究显示,目前我国成年人肺结节的发病率高达30%,且已有了年轻化趋势,其中18-29岁年轻患者的肺结节检出率高达24.18%。影像学表现为直径≤3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孤立性肺结节多无明显症状,为边界清楚、密度增高、直径≤3cm且周围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软组织影。多发性肺结节常表现为单一肺结节伴有一个或多个小结节,一般认为>10个的弥漫性肺结节多为恶性肿瘤转移或良性病变(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的炎症性疾病)所致。
肺结节的病因
肺结节的病理表现是由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聚集,以及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细胞肉芽肿形成,它的出现与遗传、职业、环境、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 各种急性炎症、慢性炎症:如感冒,或细菌、真菌、结核、病毒感染等。
● 肿瘤性病变:肺癌、 良性肿瘤、转移瘤等。
● 其他原因:肺内淋巴结、畸形血管等。
肺结节的高危人群
● 长期吸烟或吸二手烟的人群。
● 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厨房,煤矿工,接触石棉、铍、铀、氡等)。
● 既往有慢阻肺、肺纤维化或肺结核病史。
● 有肺癌家族史或既往曾患恶性肿瘤病史。
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方式
● 查体、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X线、CT、PET/CT)。
● 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可进行支气管冲洗、刷检、细针穿刺、经支气管活检,但是支气管镜检查小肺结节的成功率有限。
● 经皮肺穿刺:在B超或者CT引导下对病灶进行一个穿刺活检,明确病理。
● 胸腔镜手术活检:通过胸腔镜手术切除病灶并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