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孩子情绪低落、大发脾气、独来独往……可能是患了抑郁症!
  • 阅读:
  • 时间:2024-10-30
  • 发布: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更是备受瞩目。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身医学科医生张庆玉表示,自医院开设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两年多以来,他明显感觉到患者的日益增多及年轻化趋势。

    “医生,孩子长期情绪低落、拒绝进食,你看她都瘦成什么样子了……”满面愁容的小雅(化名)妈妈攥着孩子来到张庆玉医生的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张庆玉从孩子母亲口中了解到,13岁的小雅平时对自己的外貌极端不满,并常常以“学习压力大吃不下”为由拒绝进食,且与弟弟关系紧张,多次控诉父母偏爱弟弟。经详细评估,小雅被确诊为重度抑郁症伴随进食障碍。

    基于小雅的特殊情况,张庆玉和团队成员一起为她制定了以“中西医结合”为思路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包括抗抑郁药物与中药联合治疗,同时开展认知行为治疗,帮助小雅重建健康的自我认知。

    “女孩住院期间,家庭治疗、团体治疗和沙盘治疗等也在她的康复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些治疗帮她逐渐减少了心理压力,缓解了社交焦虑。同时,我们还给她做了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和松弛治疗。”张庆玉介绍,经过两个月的住院治疗,小雅的情绪明显改善,进食行为恢复正常,体重逐渐回升。

    据《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数据显示,我国当前患有抑郁症的人数已达到惊人的9500万。这一庞大群体中,有50%是在校学生,而18岁以下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更是占据了总人数的30%。而最新的《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报告进一步指出,我国高中生的抑郁检出率已超过40%,初中生抑郁检出率超过30%,就连小学生的抑郁检出率也达到了10%以上。

    当前青少年在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家庭环境等多重因素下,心理健康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科普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抑郁症并非简单的‘心情不好’,它是一种心理疾病,会导致患者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减退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自杀倾向。”张庆玉提醒,家长和老师应密切关注青少年的情绪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同时,青少年自身也应学会合理释放压力,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勇于寻求支持。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身医学科集心理门诊、心身医学病区、睡眠障碍与心理咨询诊疗中心于一体,是宁波市医学重点学科。其中,精神病学跻身2023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全国百强。

    近年来,心身医学科致力于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的治疗,擅长多动症、抽动症等神经发育性疾病以及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进食障碍、网络成瘾等常见精神心理疾病的诊疗,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诊疗特色:依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个体化西药联合中药治疗基础上,结合各种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康复治疗手段进行综合干预治疗,帮助儿童和青少年尽快走出阴霾。

    此外,宁大一院增设了“学习困难”门诊。学习困难门诊主要针对特定学习障碍(如阅读、书写、计算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情绪和心理问题、网络成瘾、学习动力不足、人际关系不良、家庭遇到危机等学生群体,提供科学全面的评估、诊断服务,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运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家庭干预、物理治疗等综合性疗法,帮助孩子们克服学习困难。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