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门诊时间
全年
上午8:00—11:30
下午13:30—17:00
新闻中心
宁波79岁奶奶癌症手术后,双腿肿成“大象”!医生用比头发丝还细的线……
时间:2023-07-17    作者: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浏览:

79岁的杨奶奶(化名),两年前做了子宫内膜癌手术,做完手术后不久,她就发现自己的两条腿有点肿,但只当是自己缺乏活动导致,并没有太放在心上。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双腿越来越肿,到今年已经肿成了“大象腿”,期间还两次因淋巴管炎出现发热、头痛、皮肤发红等症状。眼看杨奶奶的情况并不简单,家人赶紧带她来到当地医院就诊,经问诊、检查等一系列流程,她被确诊为淋巴水肿。然而,当她和家人问医生该如何治疗时,医生却表示自己无能为力,最后只给她开了点消肿药。可把消肿药用完后,杨奶奶的双腿水肿也没有丝毫好转。不久后,他们经人推荐,来到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滩院区,找到了创面修复外科叶朝辉主任医师。叶医生在评估了老人的情况后,很快便给了她一个肯定的答复:“这个病我们能治。”随后,叶朝辉立即与团队成员一起为杨奶奶制定了治疗方案,并最终通过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VA)帮她成功化解了疾病的痛苦,恢复了正常生活。

据了解,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是在超级显微镜下将功能正常的浅层淋巴管与真皮下微小静脉进行吻合,重新建立起淋巴管静脉回流通路,可明显减轻水肿。近年来,随着超级显微技术的发展,建立在超显微技术上的淋巴管静脉吻合或淋巴结皮瓣移植等外科方案已逐渐成为治疗顽固淋巴水肿的有效手段。不过,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显然属于“绣花活儿”,需要非常高超的技术和足够丰富的经验才能把这项手术做好。因为淋巴管的直径通常为0.1-0.5毫米,要在长期水肿硬化的组织中找到功能正常的淋巴管,无异于在一堆散乱的线团中寻找线头。不仅如此,淋巴管管壁薄如蝉翼,稍一用力就容易损伤,而且吻合的小静脉直径仅零点几毫米,医生须在显微镜下用比它更细的线将其缝好,才能保证液体不渗漏!

“我们是宁波地区最早开展淋巴管静脉吻合术的团队之一,当我们开始开展这项技术时,全国还没有多少医院能做这个手术。目前,我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平均每年为数十名患者实施该手术。”叶朝辉还介绍道,今年已完成淋巴管静脉吻合术6例,手术时间最短为4小时30分钟。6名患者在完成手术后,恢复情况都很好,其中年龄最大的杨奶奶也已顺利出院。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手术及放疗肿瘤患者的增加,淋巴水肿作为常见的肿瘤并发症之一也大幅度增加。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淋巴水肿列为常见疾病第11位,高致残类疾病第2位。不过,很多患者都对淋巴水肿存在认识误区:不要紧、不能治!

叶朝辉主任医师表示,淋巴水肿的危害不容小觑——由于部分淋巴结缺失及淋巴管阻塞导致淋巴液回流受阻,大量的组织液、蛋白质在肢体浅层软组织内积聚造成肿胀,中晚期逐渐继发结缔组织纤维化、脂肪沉积、筋膜增厚、皮肤变厚变硬粗糙,最终可导致肢体、器官畸形而致残。不仅如此,部分患者还容易反复出现丹毒、淋巴管炎、蜂窝组织炎等感染,个别淋巴水肿患者可能出现皮肤恶变,严重的感染可导致脓毒血症甚至威胁生命。

“我之前就治疗过一例因为淋巴水肿最后导致脓毒血症的患者,是一名50多岁的女性,做完乳腺癌手术后出现淋巴水肿,但不够重视,直到引发脓毒血症后才就医,那时候她还在重症监护室住了2天,感染得到控制后我们给她做了手术。现在,两年多过去了,她没有再感染过。”

与此同时,叶朝辉也表示,由于淋巴水肿治疗困难,传统保守治疗收效甚微,很难让患者恢复到正常状态。而国际最前沿研究推广的超显微外科技术和短期康复相结合,为全世界大量患者开展了临床治疗,已经证实能取得最快最确切的效果,为淋巴水肿患者带来了治愈的希望。“不过,由于对技术、硬件等要求都很高,淋巴管静脉吻合或淋巴结皮瓣移植还属于显微外科的‘天花板’技术。目前,在这两项技术的开展中,我们医院的手术、麻醉、护理、康复等团队都已配合得相当默契,术后全程实行CDT(淋巴引流综合消肿治疗)及低延展绷带治疗,规范指导皮肤护理、功能锻炼,效果良好,获得了很多患者及家属的肯定。”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