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波市第一医院心身医学科研究团队在《Psychological Medicine》(2022年影响因子10.592,JCR分区:Q1(大类TOP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论文题为《Efficacy of an internet-bas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subthreshold depression among Chinese adul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心身医学科在读博士应宇辰为第一作者,宁波市第一医院阮列敏书记为通讯作者,中心实验室楼忠泽副主任为共同通讯作者。
阈下抑郁症(sD)对幸福感和心理社会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并且与重度抑郁症(MDD)相比更为普遍。然而,由于患有sD的成年人不太可能寻求面对面的干预,因此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疗法(ICBT)可以克服获得心理治疗的障碍。尽管有几项试验探讨了ICBT对sD的疗效,但结果仍然不一致。
本研究评估了ICBT是否能有效减轻中国成年sD患者的抑郁症状。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5周的 ICBT、基于小组的面对面认知行为疗法(CBT)或等待名单(WL)。在基线、干预后和6个月的随访中进行了评估。主要结果使用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S-D)测量抑郁症状。使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结果以评估ICBT的影响。
团队发现,与 WL 组相比,干预后所有结果的减少幅度更大。 ICBT 组在干预后 (d = 0.12) 和随访 (d = 0.10) 以及 CES-D 在干预后 (d = 0.06),与 CBT 组相比。因此,得出结论,ICBT 可有效减轻中国 SD 成人的抑郁症状,并且在 6 个月的随访中持续改善结果。考虑到面对面心理治疗的低比率,本研究结果证明了推广 ICBT 用于 sD具有巨大潜力和影响。
全文链接:https://www.cambridge.org/core/services/aop-cambridge-core/content/view/4857BDD97C150C8E93B75B2FC934DF74/S0033291722000599a.pdf/efficacy-of-an-internet-based-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for-subthreshold-depression-among-chinese-adults-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