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是儿童最常见的就医原因,其中,持续发热(腋温≥39℃)则会直接威胁患儿健康,而正确使用退热药,可以尽快降低患儿体温,进而缓解高热引起的并发症。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儿童退热药主要有两种: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对于这两种药物,我们该如何选择?这两种退热药物之间又有哪些区别呢?
布洛芬混悬液为儿童口服药物剂型,其有效成分布洛芬为芳基丙酸类解热镇痛药,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及抗炎作用。另外 , 布洛芬退热作痛起效较快且药效持久 , 这使得用药次数和剂量减少 , 进而减轻了药物的肾脏负荷。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宝宝患有肾脏疾病、哮喘、溃疡以及其它慢性病,一定要询问医生后再用药。此外,在服用该药物期间可能会出现大量出汗的现象 , 家长应及时给患儿补充水分 。
对乙酰氨基酚为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 , 相较于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无抗炎作用,但该药起效快且安全性数据优于布洛芬,因此循证角度对乙酰氨基酚更适合适龄患儿的药物退热。但对于合并肝脏疾病的儿童,常规应优选布洛芬制剂。此外,需要我们警惕的是,如果超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对儿童肝脏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应严格遵照医嘱服用。
两者比较如下: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效果确切,均为儿童理想、安全的退热药。坊间曾传言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可交替用于儿童退热,但《中国 0 至 5 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标准版)(2016)》以及《解热镇痛药在儿童发热对症治疗中的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20)》建议: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布洛芬用于儿童退热,也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交替用于儿童退热。
2月龄以下的儿童,一旦出现发热,应及时至医疗机构评估,不建议自行使用退热药物。同时,提醒各位宝爸宝妈们,滴剂、咀嚼片等药物的规格可能是不同的,切记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此外,应注意以下事项:
尽量选择单一成分的药物:不要与含相同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同时使用。例如,氨咖黄敏口服溶液、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氨酚伪麻滴剂等药物中均含有对乙酰氨基酚。
不宜长期使用:自行在家退热治疗一般不应超过3日,一味进行退热处理可能会掩盖其他问题。当自行服用退热药物3日仍有发热时,应及时就医。
最后呢,还需要提醒各位宝爸宝妈:儿童的发热只是疾病症状之一,只有明确病因,积极的对因治疗才能完全退烧。因此,宝爸宝妈们切莫因着急而滥用退热药物,以免影响或延误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