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作为一种药食两用的经济植物,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广泛种植,其果实桑椹因汁浓似蜜、甜酸清香,营养成分丰富,深受广大人群的青睐。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深入了解下和沙棘、悬钩子等一起被誉为“第三代水果”的桑椹。
传说故事
话说汉代时期有一个叫蔡顺的少年,父亲早亡,母子相依为命。战乱之际,无以果腹,蔡顺便在桑椹结果时节,每天采摘桑子充饥。他把紫黑的桑椹和红色的桑椹分开放在不同的竹筐中,甜美的紫黑色桑椹留给母亲吃,自己只吃酸涩的红色桑椹。起义军感其孝心,于是就给了他粮食回家供养母亲。这个故事便是二十四孝中的“拾葚异器”。
药用价值
【来源】
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果穗。4-6月果实变红时采收,晒干,或略蒸后晒干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干燥。
【药性】
甘、酸,寒。归心、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
滋阴补血,生津润燥。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煎服,9-15g。煎汤,熬膏,入丸、散。
【药理作用】
桑椹主要具有调节免疫,促进造血功能,抗氧化、延缓衰老,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菌等作用。
【临床应用】
1. 肝肾亏虚。本品入肝肾,甘寒质润,善滋阴补血,故可用治肝肾不足、阴血亏虚之头晕目眩、耳鸣腰酸、须发早白、心悸不寐等,常与何首乌、女贞子、墨旱莲、杜仲等通用。
2. 津伤口渴,内热消渴。甘寒滋润,滋阴补液,生津止渴,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津伤口渴和内热消渴,多与生地、石斛等滋阴生津之品同用;热甚者,酌加石膏、知母等清热生津之品;兼气虚者,又可与西洋参、黄芪等补气生津之品相伍。
3. 肠燥便秘。本品滋阴养血,生津润燥滑肠,治精血亏虚之肠燥便秘。轻症可单用大量水煎取汁,并酌加适量冰糖服用即可。较重者,可与生首乌、肉苁蓉、火麻仁等养血润肠之品配伍。
营养价值
在鲜果中,桑椹的营养价值远高于常见水果,其营养成分是苹果的5~6倍,葡萄的4倍之多,是“天然圣果”。在两千年前,桑椹已是中国皇帝御用的补品。
桑椹含有葡萄糖、蔗糖、果糖、胡萝卜素、维生素(VB1、VB2、VE及VC)、苹果酸、琥珀酸、酒石酸、18 种氨基酸及锌、钾、镁、磷等矿质元素,又富含白藜芦醇、花色苷、黄酮生物碱、活性多糖等药理成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食用方法
01桑椹糖水
【做法】紫红熟透的鲜桑椹60克,加水两碗煎至一碗,用白砂糖或冰糖调味服用。
【功效】有补肝益肾,养阴润燥作用。适用于神经衰弱失眠、习惯性便秘、老人肠燥便秘等症。
02桑椹膏
【做法】新鲜桑椹,以紫红色已熟者为佳,去柄和杂质,洗净,榨汁并过滤。将滤后的桑椹汁放入锅内,用文火浓缩成膏。然后加入等量的蜂蜜,调匀储存。每次服1汤匙,每日1~3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此膏可滋阴补肝、调养气血,有健体安神之功。适用于神经衰弱、气虚血少者,也可以治疗便秘。
03桑椹酱
【做法】鲜桑椹60克,桂圆肉30克,炖烂食用,每日2次。
【功效】可用于贫血治疗。
04桑椹粥
【做法】鲜桑椹60克,糯米60克,冰糖适量。桑椹洗净,糯米淘洗干净,一同下锅,加适量水,武火烧沸,文火慢煮,待煮熟后加入冰糖,搅匀即可食用。
【功效】此粥具有补肝养血、明目益智的作用,还可以治疗肝肾亏虚引起的头晕眼花、失眠多梦、耳鸣腰酸、须发早白等症。
食用禁忌
桑椹虽好,但不能过多食用,要注意食用禁忌。
脾胃虚寒、便溏泄泻者禁食。
桑椹含糖量高,糖尿病人也应该忌食。
桑椹所含的胰蛋白酶抑制物—鞣酸会影响人体对铁、钙、锌等物质的吸收,少年儿童尤其不宜多吃桑椹。
桑椹忌用铁器盛放,因为桑椹会分解酸性物质,易和铁器产生化学反应而影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