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长廊
  • 义诊预告

  • 科普服务

  • 健康大讲堂

门诊时间
全年
上午8:00—11:30
下午13:30—17:00
科普服务
注意你身边这个“隐形的杀手”!
时间:2021-05-17    作者:    浏览:

近日,72岁的胡爷爷摔了一跤,被人发现时已经神志不清,送进医院后诊断为脑出血。住院期间竟又发生了肺栓塞。

是的,胡爷爷在脑出血以后又得了肺动脉栓塞!对于胡爷爷来说危险的不仅仅是肺栓塞,考虑到现仍处于脑出血急性期,脑出血与肺栓塞的治疗又存在矛盾,即目前既无法给予抗凝治疗又无法给予止血治疗,病情的恢复变得更加困难!

肺栓塞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少见,而是一种比较常见且有时会致命的疾病,是仅次于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全球第三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综合征,且每年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肺栓塞发病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这种“隐形的杀手”离你并不遥远,很多病人对其警惕性不够高,导致错失治疗良机。

肺栓塞(PE),是指肺动脉及其分支被来自身体其他部位的物质(如血栓、肿瘤、空气或脂肪)所阻塞。血栓栓塞是肺栓塞最常见的类型,因此肺栓塞通常是指肺血栓栓塞。

引起肺栓塞的血栓主要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血栓脱落后顺着血流阻塞肺动脉即为肺栓塞,因此DVT和PE本质是同一疾病过程在不同部位、不同阶段的表现,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那么,为什么胡爷爷会得肺栓塞呢?究竟哪些人容易得肺栓塞

肺栓塞的核心在于静脉血栓形成,后者的发生是由于Virchow三要素的存在,包括血流淤滞、血管内皮损伤以及血液高凝状态。

年龄是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肺栓塞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此外,近期手术、创伤、制动、激素治疗、活动性癌症、肥胖以及大量吸烟等都是肺栓塞的危险因素。

如今繁重的工作压力,让不少年轻上班族都成了久坐一族,长时间制动再加上吸烟、肥胖等危险因素,导致肺栓塞逐渐年轻化。

既然肺栓塞有这么多危险因素,那么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得肺栓塞呢?

常见症状包括:

●气喘、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

●吸气或用力时胸部出现刀割样锐痛

●咳嗽或咯血

●心跳过快

如果有任何上述症状,尤其是短时间(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或迅速加重时,请呼叫救护车。在医院,医生可进行检查来评估是否存在血凝块。肺部血凝块可能导致死亡,因此务必迅速行动并查明。

既然肺栓塞有这么严重的不良后果,那么咱们能做些什么来预防肺栓塞呢?

其实,预防肺栓塞的核心在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上文提到的众多危险因素都是应该避免和小心的。而且,很多危险因素并不是人为能够控制的,例如手术、创伤、活动性癌症等。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的很重要一点在于避免久坐,因为形成血凝块有时是因为静坐的时间过久。

日常工作或者长途飞行期间,可以采取以下这些措施来预防静脉血栓形成,从而达到预防肺栓塞的目的:

每1-2小时站起并四处走动;戒烟;下半身穿宽松舒适的衣物;坐着时变换姿势,并经常活动双腿和双足;穿及膝的加压袜;避免饮酒和使用容易困倦的药物,以免影响四处活动的能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