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有号召,团有行动。镇海疫情发生后,宁波市第一医院各青年文明号迅速行动,投入到阻击疫情的战场。一线采样、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处处能看到一院青年的力量。

一、青春战一线
12月6日,宁波市第一医院核酸采样队星夜集结驰援镇海。心脏中心青年文明号青年孙霞飞就是其中一员,作为CCU护士长,一收到支援镇海的通知,她立刻带头并号召科内医护人员报名,安排好心脏重症监护室的工作后,来不及整理私人物品,就踏上了逆行之路。连续七天驻扎镇海,日夜坚守,履尽职责,搬运物资、分配人员、监督队员穿脱防护服……担任采样分组组长的孙霞飞,最关心的是组员的防护有没有做好、饭有没有吃饱,而自己往往是最后一个吃饭、休息,只为确保防控工作万无一失。

肝胆胰外科青年文明号护士李海潮也是核酸采样队的一员。“作为一名党员和医务人员,就是要在人民需要时冲锋在前,这是我的使命和职责”。7日凌晨,结束一天的忙碌,刚回到医院,李海潮就接到3点半再次出发的消息,自那时起,他就驻扎在蛟川区。19日,镇海解封,刚刚返回宁波的李海潮没有片刻停歇,义无反顾地加入支援绍兴上虞的队伍。他说:“现在我正是手热熟练的时候,就应该再发挥我的一份力量,这也是我身为党员的责任。”

同样连轴转的还有消化内科青年文明号的陈超,6日随队出征后,她就默默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家里的小家伙只能透过视频看看妈妈,问她什么时候能回家,她总是安慰道:“坚果,等妈妈把病毒打败了就能回来了”。“我虽然不能时刻陪在家人身边,但我现在能做的就是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好,让更多的家庭团聚。”12月19日,她又踏上了支援上虞的征程。“在这次支援中,我们收到了市民们送的蛋糕,孩子们折的千纸鹤,听到最多的就是‘谢谢,你们辛苦啦’,这些就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陈超说。

青春战一线,“到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去”,是他们的最坚定信念。
二、火线侦察兵
作为宁波6个城市检测基地之一,医院检验科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发挥出了巨大作用。完成全市近四分之一的核酸检测,每小时最多可以出2000管核酸标本报告,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医院检验队伍的奉献和担当。
临检室青年文明号青年周杈就是其中一员。经历过北仑的核酸大筛查的他进舱前自信满满,但巨大数额的标本量还是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第一天的确有些不适应,下午标本陆续送达,到后半夜数量达到了顶峰。那时候我们已经差不多做了18个小时。”周杈说,“在舱里穿着隔离服我甚至觉得发冷,我们互相加油打气,凭借着毅力坚持“战斗”着。”一直到凌晨4,5点这批检测才被完成,本以为结束却发现只是开始,检测结果中相继出现了可疑阳性,周杈和战友们二话不说,立刻再次投入工作。
随着工作开展,检测岗位上的战友们配合逐渐默契,医院新冠核酸实验室成为宁波6个城市检测基地中出报告最快的新冠核酸实验室。这背后是检验人的默默坚守,连续工作12个小时是常态,有时出舱后简单吃两口饭,抓紧时间眯一会儿又继续进舱工作。检验青年作为这支队伍里的主力军,迸发出了无穷力量。
三、管控区志愿者
家住镇海的泌尿外科青年文明号护士王巧萍,因为管控留驻在了镇海,但这并没有阻挡她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从参与社区“小门”管控工作,当起“守门人”到加入了核酸采样队,为次密接患者上门采样,哪里都有她的身影。
在管控区上门采样比集中采样更耗费体力,采完一户,换一套隔离衣、鞋套、面屏、手套,但王巧萍坚持了下来,一天就采了50多户。“医生,辛苦了,一点都不痛”,4岁小朋友亮亮在采完核酸后对她说的一句话,让她感动得流下眼泪。“特殊时期,每个人都是一道防线,居民们对我们的信任与支持是这场抗疫中的一股正能量。”王巧萍说。

家住镇海庄市街道的薛尧、苏楠是超声医学科青年文明号的双职工。薛尧本已入选医院核酸检测大队,但因为临时封闭管控,留驻在了家中。一心想为疫情防控做点什么的夫妻俩,一刻也没闲下来,他们按照医院镇海抗疫临时党支部的安排在庄市卫生服务中心配合数据采集、维持秩序。

12月10日,得知炼化体育场需要专业人员帮助核酸采样,夫妻两人没有丝毫犹豫前往支援。12月12日,镇海疫情发生以来最大规模的核酸检测工作拉开帷幕,薛尧重回核酸检测大队,而苏楠则参与到上门采样的工作中。“没有‘大家’,哪来‘小家’,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就一定可以早日战胜疫情!”薛尧说。
无论身处何地,都要发挥出自己的光和热,这是一院青年面对挑战时的医者本能和职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