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的逐渐升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门感受大自然的气息。现在正值五一来临,我相信肯定会有不少人久憋在家想出游很久了,已经做好了超详细的“五一出游攻略”。关于疫情防控我们可以采取口罩啊勤洗手啊等措施来防护,但是出去玩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个两个三个的不明生物想袭击我们!
这不,昨天就有个美女被“不明生物”攻击来急诊就诊了。
趁着周末,美女小林迎着暖暖的春风,特地穿了自己刚买的碎花裙子和男朋友一起去天童景区春游,逛着逛着老是觉得小腿痒痒的,但是看来看去只有几只小飞蚊在腿周围飞来飞去。这种小飞蚊小林在平时也总是见到,以为就是小蚊子叮一下痒一会就好了。结果下午回家一看发现小腿竟然起了好几个大包,又红又肿,这才急得立马来了急诊就诊。由于我院没有蚊虫咬伤的特效药,急诊的医生和急小护一起评估了小林的生命体征,观察她的病情没有进一步加重后建议她立即前往宁波市中医院就诊。
预防蚊虫及昆虫叮咬
五一出游首选推荐装备:长袖长裤,尽量减少暴露的皮肤面积。尽量避免草丛众多的地方。
我们首先要预防的是蚊虫叮咬,尤其是大蚂蚁如红火蚁、黑蚂蚁等,其在草丛中较多,危害性很大,人被叮咬后容易引起过敏甚至休克。其次是要预防黄蜂、蜜蜂等,被蜂叮咬后也易过敏。再来就是要预防被毒蛇咬伤,夏秋季节蛇喜欢在草丛中出没。
如果不慎出现蚊虫咬伤,且出现头晕、乏力、出汗、胸闷、心悸、气促等情况时,可能就已是过敏性休克症状,非常危险,严重者会危及生命,几乎无法自救,只能尽快送医。
除了我们大家认知的蚊子苍蝇蚂蚁外,还“潜伏”着一些我们肉眼不易辨清或是不太认识的传病或致病性害虫,它们同样可能给我们身体健康带来不同程度危害。这其中,既有近几年随着致命病例的出现而逐渐被人们所熟知的蜱和恙虫,更常见的害虫还有跳蚤、臭虫、毒隐翅虫等等。
常见蚊虫种类为了让我们在野外能准确认识这些常见的蚊虫,尽早做好防护措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图识蚊虫。毕竟有些蚊虫可是传播登革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黄热病等传染病的好手。
白纹伊蚊(传播登革热)
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对人有很强的攻击力,一方面严重骚扰人群的正常生活,同时,还可以传播登革热等传染病,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威胁较大。
出没地:孳生在各类容器水体中,如各类缸、罐、坛、盆、瓶、轮胎等,特别是雨后积水中。
防范要点:及时清掉室内外积水,特别是房前屋后瓶瓶罐罐中的雨水。家养水生植物最好换成沙养,或同时在水体中养几尾小鱼,防孑孓孳生。室内可用蚊帐、纱窗,适当点蚊香、防蚊;室外活动穿浅色长袖长裤,适当涂驱蚊水。
隐翅虫(局部急性皮炎)
以食腐为生,常见于腐烂动植物周围。虽不会蜇人,但是体内有毒液,被人打死后毒液流出可引起人体局部急性皮炎,痊愈后伤口可留下色素疤痕。
出没地:白天居水沟、池塘等潮湿地或是杂草丛中,夜间出来活动,有趋光性,喜欢绕日光灯等光源飞行;飞进室内后好呆在天花板、家具、衣物表面,会落到人体上四处爬行。
防范要点:进入室内随手关好纱窗防虫;在室外遇到隐翅虫停留皮肤时,不要用手直接拍打,应吹气将它赶走。
蜱虫
每年4到10月都是蜱虫的活跃期,在树林中晨练、户外游玩时都要加以注意。蜱虫身上携带的病原容易引起疾病。它会将自己的头埋在人体的皮肤内吸血,同时分泌有害物质。若不及时取出,轻者引发皮肤疾病,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应对方法:一但发现身上有蜱虫,千万不要硬拽,因为蜱虫嘴上的倒刺可能深入体内。可以用酒精涂抹蜱虫,然后用镊子取出,千万不要用手触摸,如发生高烧等症状,应该尽快就医。蜱虫咬伤后,可能会有一到两周的潜伏期,所以在这段时间里仍需进一步观察治疗。
蚂蟥
蚂蟥又称水蛭,一般栖于浅水中,但在亚热带的丛林地带,还有旱蚂蟥成群栖于树枝和草上。蚂蟥致伤是以吸盘吸附于暴露在外的人体皮肤上,并逐渐深入皮内吸血。被叮咬部位常发生水肿性丘疹,不痛。
应对方法:发现蚂蟥吸附于皮肤上时不要惊慌,切不可强拉,否则蚂蟥吸盘将断入皮内引起感染。可用手掌或鞋底用力拍击,经过剧烈的震打以后,蚂蟥的吸盘和颚片会自然放开,或用食醋、盐水、烟油涂擦叮咬处,蚂蟥就会放松吸盘而脱落。
蚂蚁
蚂蚁虽小,但一般人被叮咬后会很快出现痒感、红肿,严重者因痛痒剧烈、难以忍耐而不停搔抓,也可在全身多处出现大小不等的类荨麻疹样的疱疹,被叮咬处多为手指、前臂、足趾、足背,仔细观察可在这些突起的疱疹上发现针尖大小的出血点,个别可见局部漫肿及小脓疱,尤其是大蚂蚁如红火蚁、黑蚂蚁等。
应对方法:清洗局部后可用解毒搽剂外治或糖皮质激素外用。内服药可用抗组胺药,对因抓搔而个别肿胀严重及继发感染者,可适当考虑用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效果比较好。
急小护有话说
在户外一旦出现蚊虫叮咬伤,在不确定是被什么叮咬前请勿轻易采取“土方法”进行治疗!稍有不慎可能会加重病情!正确操作应为尽早就医。
由于我院没有蚊虫咬伤的特效药,很多市民被蚊虫咬伤之后会前往我院就诊,但是如果在情况没有特别严重的情况下请首选专科医院就诊,如果有呼吸困难、头晕、严重过敏等严重症状请立即就近就诊。
安全出行是保证旅途愉快的前提,提前做好出行准备,拥有一个快乐的假期才是王道。
最后,祝大家五一假期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