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门诊时间
全年
上午8:00—11:30
下午13:30—17:00
医路跟党
我还能去医院看病吗?小编亲测后给你答案
时间:2020-02-13    作者:    浏览:

昨天早晨,市民章先生突发胸痛,持续不缓解,因听说现在医院看病也会有被传染“新冠病毒”的风险,无论家属怎么劝就是不肯去三甲综合性医院就诊。直至家属中的医生朋友再三“保证”,才同意。

被送入我院急诊“胸痛中心”后,章先生立即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紧急行介入手术。手术医生王勇介绍:患者冠状动脉里主要血管前降支完全闭塞,而且右冠脉95%狭窄,这种情况患者随时有猝死风险,每延迟一分钟就多一分风险。章先生这次真是死里逃生。

春节假期延长,在家“宅”了那么久,好多慢性病患者该复查了,还有一些市民们实在熬不住小病小痛了。“听说宁波市第一医院也是定点医院,我还能去看病吗?”带着市民的疑问,小编来到我院门诊,感受就医全过程。

 

 

01把住入口关体温异常者立即分流

在医院的各主要入口和每栋楼入口处,小编发现了手持额温枪的工作人员,对所有进入医院的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包括来上班的医务工作者。工作人员表示,根据医院规定,发现体温超过37.5摄氏度再行复核,仍为异常者由专人陪同按规定路线转到发热门诊就诊。

除体温筛查,医务人员已经对全院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限制探视、限制陪护、陪护人员登记筛查等多项举措,印成告知书发给每一位住院患者,进一步控制院内人员流动,确保在院患者安全。

 

 

02两关过筛法自助筛查、信息联动不漏下一名可疑人员

在医院门诊的自助挂号机上,小编插入社保卡发现机器界面跳出1张流行病学调查表:“尊敬的病友,请您在挂号前填写下面的问卷,感谢您的配合,祝您健康。(1)请问您发病前14天内是否去过武汉地区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有旅行史或居住史?”小编试着填了1个“是”,立即被提醒去发热门诊。

此外,市卫生健康委“医学观察对象”数据库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院所有医生接诊“医学观察对象”时,都会跳出“请做好个人防护,安排医护人员陪同患者先去预检分诊点登记检查”的提示。

 

 

03移动“监督员”严控候诊区的人员二级聚集

小编走进门诊楼,大厅里虽不如节前时拥挤,但人流也不算太少。候诊区有穿着志愿者背心的医务人员正在巡回,随时提醒就诊患者遵守“一人一诊室”规定,看到未戴口罩的市民,及时递上并督促其戴上。这一举动很贴心,有市民开玩笑说:这年头送口罩的都是“真爱”。

门诊部主任谢浩芬介绍:“候诊区域的管控非常重要,医院党员组成的“医路跟党”志愿者大队全天候在各诊区巡回,负责监督“一人一诊室”,以及每位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和前来就诊的市民的自我防护。”

谢浩芬反复强调,医院已经叫停了“诊间加号”,请必须来医院的市民一定要预约挂号。“对于符合条件的慢性病患者,处方用量可以适当延长,减少患者来院就诊次数。”谢浩芬说:“控制非必要的人员聚集,是对每一位来医院市民的负责,相信大家都能理解。”

 

 

04“院中院”模式物理空间隔离,切断院内传播途径

小编来到发热门诊看到,原来的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已被改造成独立的发热门诊,靠近医院的柳汀街东侧大门,与院内其它区域已被物理隔断,患者无需经过医院正大门就可以直接进入发热门诊。周边的几个主要通道上有不少保安人员,正在对靠近的行人进行分流指引。

门诊部护士长郑佩君告诉小编,发热门诊其实就是一个独立的小型医院,集中预检分诊台、诊室、注射室、治疗室、抽血处、拍片室、挂号收费及取药窗口等。“发热患者独立集中于一个区域,就能切断院内传播途径。”郑佩君说:“医务人员基本都固定在里面不出来,一日三餐加夜宵都由专人按照规定程序送进去。”

即使发热患者病情需要留观或隔离,也会在被严密防护的前提下,由专人通过专用通道、专用电梯进行转运。小编看到,新冠肺炎留观病房和隔离病房就在紧挨着发热门诊的6号楼里。为应对严峻的疫情,医院已在年前将整幢楼病区整体腾空。

 

 

05全诊疗加速持续无假日模式减少患者在院时间

打开自助挂号机界面,小编看到,当天上午还有46个专科的普通门诊、专家门诊开放,除一些名医、专家外,大部分专病或专科门诊号源并未像以往一样早早被“抢空”。

“疫情防控工作以来,医院很多职工自觉取消了休假。除口腔科是上级有规定必须停诊外,其余各专科、各类检查等都照常进行。”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陈晓敏表示:“这时候来就医的患者一定是迫不得己,我们非常理解大家的顾虑,也加大了医院诊疗流程的管控,尽最大努力减少他在医院逗留的时间。”

医院已经建立了发热门诊、留观病房、隔离病房等多支医疗梯队,急诊也备足了足够的力量。医院还持续发布院内专题工作简报,要求全院上下进入全诊疗加速度模式,尽最大努力减少门诊及住院患者的在院时间。陈晓敏院长再三叮嘱:“分级诊疗尤为重要,慢性病患者可以通过我们医院的问诊平台进行咨询,也可以就近去社区复诊。”

 

06云问诊平台小病小痛小疑问,不必上医院

小编在院区里遇到正下班回家的医生褚金国,他正拿着手机飞速打字,回复一位患者的咨询。据悉,医院从正月初一开始就在医院微信公众号上开设了免费的问诊平台,目前,已有13个咨询团队的近80名专家进驻,患者足不出户就能得到关于新冠肺炎的专业指导,解决一些小病小痛小疑问。

信息科科长李征介绍说:“我们的医生都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轮流排班、坐诊,第一时间回答患者提问。这样的话,一些恐慌的市民能得到专业指导与心理疏导,一些非必要、非急症患者也不用来医院了。”

非常时期的非常举措很暖心,市民李先生在结束问诊后给褚金国医生发来一个大大的“赞”。

 

 

07联合巡察队院感、防保等四部门组成巡察队时时监督诊疗流程

小编在发热门诊门口遇到了预防保健科科长余肖颦,他眼里布满了血丝。“节前到现在一天也没有休息过。”余肖颦笑笑:“医务人员零感染是我们的第一目标,每一个人、每一个细节全部要核查过,才放心。”

据余肖颦介绍,防控工作一开始,医院立即组织了多轮、分层、全覆盖的专业培训。“但落实才是关键。”余肖颦说。医院院感科、预防保健科、医务科、护理部等多部门组成了联合巡察队,每天对发热门诊等重点区域展开至少3-4轮的巡察,对其它工作区域也进行全覆盖式巡察。

“防控形势严峻,随时可能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联合巡察队第一时间联合办公、无缝对接,医院其它部门一呼百应,效率非常高。”余肖颦说。

 

 

08密集式消毒控制院内感染没有一处是盲区

小编走进门诊电梯,一股消毒水的味道扑面而来。据院感科科长张勤介绍,医院对所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尤其是市民高频接触的部件、部位。

医院成立了一支经过专业培训的消毒队伍,每日对电梯间、公共走廊、门帘、候诊厅、自助机等院内所有区域用消毒剂进行喷洒、擦拭等消毒,对电梯按钮、门帘等每日消毒2次,院感科随时巡视督查消毒工作。

 

 

09盒饭送上门做好各种保障,让医务人员安心工作

临近饭点,一辆辆送餐车从食堂出发。“减少职工往返食堂的时间,让他们早一点吃饭,多一会儿休息时间,也能减少人员的聚集,保护他们的安全,我们能做的就是这些。”营养膳食科科长冯波说。

除了给送餐上门,医院还在物资非常有限的前提下,给职工发了体温表,建立职工体温监测报告制度。发放了普通医用口罩,供职工上下班途中的自我防护用。

“保护好职工,就是保护好我们的患者,也才能保护好我们宁波疫情防控的主力军。”医院工会主席陈雪琴说。医院还特别关注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职工生活,提供营养丰富的一日三餐加夜宵、增强抗病力的中西药。医院还安排了专门的宿舍,配备洗浴、消毒、娱乐等设施,非常温馨。

医院再次提醒:非必要的情况下尽可能少到医院来,但也不能因此过度恐慌、忌讳,该看病还是要上医院,做好个人防护、听从医院安排。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